一、核心驱动因素
政策强力干预
反内卷政策升级:2025年7月3日工信部主持召开制造业企业座谈会,明确提出依法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,推动落后产能退出。这是继2024年行业自律公约后的国家层面政策加码,市场预期将加速产能出清。
顶层设计支持: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“破除内卷式竞争”,光伏行业作为典型案例被重点提及,政策信号强化市场信心。
行业基本面改善
价格触底反弹:多晶硅致密料报价从底部3.35万元/吨回升至3.7元/千克,硅料价格环比上涨0.87%,显示供应端收缩效果初显。
库存压力缓解:硅片环节通过“冷修”“堵窑口”等方式主动去产能,6月以来库存周转天数下降15%,行业供需格局逐步优化。
资金集中涌入
主力资金净流入:7月8日光伏设备板块获主力资金净流入超39亿元,通威股份单日获净流入11亿元,显示机构对行业反转的强烈预期。
ETF涨幅领先:光伏50ETF(159864)单日涨幅达5.9%,领涨市场,反映被动资金对板块的配置需求。
二、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
板块集体爆发
个股涨停潮:7月8日光伏板块近20只个股涨停,包括首航新能(20cm涨停)、通威股份、钧达股份、亚玛顿等龙头。
全产业链上涨:从硅料(大全能源)、硅片(TCL中环)到组件(晶科能源),产业链各环节企业股价均大幅上扬,显示市场对行业整体反转的认可。
资金偏好分化
龙头受青睐:通威股份、隆基绿能等一体化龙头获资金重点配置,反映市场对“剩者为王”逻辑的认同。
辅材环节跟涨:光伏玻璃(福莱特)、胶膜(海优新材)等辅材企业股价同步上涨,显示市场对行业需求复苏的预期。
三、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
政策落地是关键
产能出清进度:需关注后续减产政策的具体执行力度,尤其是硅料环节产能退出速度将直接影响行业盈利修复。
技术迭代机遇:BC电池、铜浆技术等降本提效方案的突破,可能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。
市场情绪与估值修复
估值处于低位:当前光伏板块市盈率(TTM)不足15倍,处于历史分位数10%以下,具备较高安全边际。
资金配置需求:在成长赛道中,光伏板块兼具政策催化与基本面改善预期,可能成为资金调仓的重点方向。
潜在风险点
需求复苏不及预期:若全球光伏装机增速放缓,可能延缓行业盈利修复进程。
贸易摩擦升级:美国对华光伏产品关税政策变化,可能对出口型企业造成冲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