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光伏发电新政内容
上网模式优化:
工商业分布式光伏: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的一般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,自发自用电量比例暂不作要求。企业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“全额上网”“自发自用余电上网”或“全部自发自用”模式。
全额上网项目:一般工商业和大型工商业项目,按集中式光伏电站备案和管理的可全额上网,且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变更一次上网模式或转为集中式光伏电站。
特殊场景项目:利用村集体所有、具有公用性质的办公用房等建设的,可按非自然人户用光伏备案;利用高速公路边坡、高速高架路声屏障、园区道路、农村道路和村庄内部道路建设的,按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或集中式光伏电站备案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及按集中式光伏电站备案的项目,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,应具备“可观、可测、可调、可控”能力,承担调节义务,按市场规则进行交易和结算。
备案管理简化:
属地备案管理:项目备案需明确名称、投资主体、建设地点等关键要素,实行属地备案管理,严禁擅自增加要求或设置跨区域经营障碍。
电网企业服务:电网企业集中代理备案需制定服务指南,原则上每周一次。严格规范自然人名义备案项目,区分“办法发布前”“发布后”不同情形分类处理,强化项目甄别,从源头杜绝不合规操作,维护市场秩序。
接网消纳保障:
建立预警机制:各设区市应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发布和预警机制,通过线上办理接网、季度公布接入点信息等方式,提升透明度。
公开服务流程:电网企业遵循“先备案、后受理、再接网”原则,公开并网服务流程与时限。
整村开发规范:
鼓励整村开发:鼓励项目投资主体利用同一自然村或同一行政村的多个自然村、集中居住区等范围,规范开展非自然人户用光伏整村连片规模化开发。
支持集中汇流接入:鼓励整村连片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集中汇流接入、满足条件合并备案,原则上以计量表计用户侧隔离开关下桩头为产权分界点。电网企业同步推进配电网改造,金融机构可通过绿色信贷、REITs等方式提供专项支持。
安全管理强化:项目业主须严格执行设备、工程、安全等管理规定,确保建设质量与验收规范。
存量项目过渡:2025年1月23日前已备案且于2025年5月1日前并网投产的项目(含后续变更项目)按原政策执行;2025年5月1日前提出变更申请的,电网需配套接网改造并原则上于2025年底前完成。
新政对江苏光伏行业的影响
释放市场潜力:
打破政策壁垒:长期以来,工商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受限于“自发自用比例≥50%”的硬性要求,企业需在用电负荷与光伏装机之间艰难平衡,导致项目收益率普遍低于预期。新政取消这一限制,彻底释放了分布式光伏的市场潜力。例如,苏州某工业园区在新政实施后,企业可将原本闲置的屋顶资源全部用于光伏建设,项目内部收益率(IRR)从8%跃升至14.6%,直接刺激了投资积极性。
简化审批流程:新政将全额上网项目纳入集中式电站管理范畴,简化了审批流程,缩短了项目落地周期。以往,分布式光伏项目需经历繁琐的竞争性配置环节,耗时长达数月甚至更久。而新政实施后,符合条件的项目可直接备案,无需参与竞价,大大提高了项目推进效率。以常州某50MW全额上网项目为例,备案时间从原来的6个月缩短至1个月,显著降低了企业的时间成本。
推动装机规模增长:新政实施后,预计2025年全省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将超过1500万千瓦,到2030年累计装机有望突破8000万千瓦,成为全球最大的分布式光伏基地。
带动产业链繁荣:
组件端:江苏本地企业天合光能、阿特斯等已启动扩产计划,预计2025年组件产能将增加50GW。
逆变器领域:阳光电源、华为等企业加速布局智能微电网技术,以适应分布式光伏的智能化需求。
催生新业态:新政催生了“光伏 + 储能”“光伏 + 充电”等新业态,江苏常州的“光储充一体化”项目已实现商业化运营,年综合收益提升30%。
拉动储能需求:新政要求分布式光伏项目需配套15%×4小时的储能设施,直接拉动了储能需求的激增。江苏计划到2025年建成900万千瓦储能装机,其中电化学储能占比超过90%。宁德时代、亿纬锂能等企业已在江苏布局生产基地,预计2025年江苏储能锂电池产量将占全国的1/3。此外,江苏还在探索盐穴压缩空气储能、重力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,华能金坛盐穴储能项目投运后将成为全国最大的长时储能项目。
面临挑战与应对:
电网消纳压力:江苏计划到2025年配电网投资400亿元,重点提升苏北地区的外送能力,但分布式光伏的快速增长仍可能导致局部电网拥堵。为此,江苏建立了电网承载力动态评估机制,对红区项目实施暂缓备案,并通过配建储能、虚拟电厂等方式缓解压力。
储能经济性问题:当前储能系统成本约1.5元/Wh,按新政要求的15%×4小时配置,将增加项目初始投资约15%。为降低成本,江苏鼓励采用“共享储能”模式,企业可租赁第三方储能容量,分摊投资压力。此外,江苏还对储能项目给予0.3元/千瓦时的放电补贴,提升项目收益率。
市场竞争加剧:新政实施后,大量资本涌入分布式光伏领域,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。企业需从技术创新、成本控制、服务模式等方面提升竞争力。例如,天合光能推出的“光伏 + 数字能源管理”解决方案,可帮助企业优化用电策略,降低综合成本。